混样检测必须提取核酸,禁用“一步法”?

就在昨天,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条《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的通知》的公告,在朋友圈里被疯狂转发,只因里面的一句话“稀释混样检测必须提取核酸,禁用“一步法””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这句话并无不妥,一步法大多是采用直接裂解的方式,然后进行离心或者不离心之后扩增,这种方法之所以不能被用于混样检测的原因也是混样检测在一开始被很多检验人diss的原因,多份标本混合就意味着样本被稀释了,稀释也就意味着存在漏检的风险。

 

但是随着国内多地开始大规模进行核酸普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样本,那么混样检测就被再次提上了讨论桌,在疾控、血站等,针对血样进行混样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但血样毕竟是匀质样本,而新冠又是非匀质的拭子样本,也是导至当下疫情的罪魁祸首,那新冠混样行不行得通呢?

 

最开始在武汉进行“十天大会战”的时候被曝光出来说,有的地区在采样的时候,把十几个拭子放到一个保存管里,但最终官方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然后再北京突发疫情的时候,北京疾控出了一条有关混样的规范文件《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采样、样本处理及结果判定技术指南》,里面是这么描述的“进行大规模人群检测时,可采用5-10份标本混检进行初筛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我们发现其实在武汉和北京所使用的混样方式,是直接来混合样本,然后统一提取和检测。

 

但当我们仔细阅读卫健委的这份文件的时候发现,里面是这么描述的:“将采集的数个样本(原则上不超过5个)各取200μl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待检样本,每一次上样扩增中,80个加样孔用于加入混合样本(如51,总计80*5个单样本);10个加样孔用于单样本(单样本来自上述80*5个原液的随机样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些细节,在这里建议的混样个数是5个,每个200μl,加起来正好是1mL,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建议51的原因,不然就会出现混液体积太大或单个体积太小。不要说可以离心富集,这是病毒呀,没个大几万转速能离心下来呀。

 

关于10个加样孔用于单样本,这一条是为什么呢?这里的逻辑是通过随机抽样来评估整体,通过随机单样本的测试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此次混样的效果。

 

关于室内质控的设计也是非常的用心,“每批上样检测应当在剩余加样孔中设置1个弱阳性质控样本和三个阴性质控样本(2份生理盐水和1份阴性混合样本)。3份阴性质控样本随机放在临床样本中间。”

 

这次卫健委发布的这版混样检测的技术指引是把能考虑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了,是目前最完善的混样检测的技术方案,关于其中提到的稀释混样检测必须提取核酸,禁用“一步法””,我想大概的原因是一步法普遍上样的体积比较小,采用直接裂解,核酸纯度不高,存在蛋白质、多糖对结果会有影响。

 

但是这里说的是混检样本禁用“一步法”,单样本检测,一步法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况且这也是国内技术最接近分子POCT的解决方案。

 

混样检测的目的是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综合下来看,目前卫健委的这版方案是最完美的,如果成本因素可以往后放一放,还有一种混样检测方案也是蛮好的,就是上海之江在推广的浓缩方案,通过单样本提取核酸,磁珠转移混合的方式进行浓缩。这种方案采用多个提取试剂+1个检测试剂组合,能降低检测试剂的成本,但是提取试剂的成本并没有降很多。

 

混检是解决大样本检测压力的方案,通过组合优化之后,能尽可能避免技术缺陷对结果的影响。



上一篇:卫健委:进口肉类食品入厂须具备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下一篇:AI不能只帮省钱,还得创造可持续增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