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法
二、荧光指示细胞法
荧光指示细胞法较为快捷,方法简单,但其灵敏度有一定的欠缺, 易造成漏检。
常见的支原体检测方法中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是荧光指示细胞法。该方法使用的荧光染料是烟酸己可碱,其激发波长为350nm(紫外激发),发射波长为420nm。该染料会结合到DNA 中富含A-T 的区域,由于支原体的DNA中A-T 含量占多数(55%~80%),所以可被染色而检测到。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经染色后,在细胞核外与细胞周围可看到许多大小均一的荧光小点,即为支原体DNA, 证明该细胞有支原体污染。
(一)材料与设备
1. 荧光显微镜。
2. CO2 培养箱。
3. 无菌小爬片。
4. 无菌培养皿。
5. 不含抗生素的完全培养液。
6. 二苯甲酰胺荧光染料浓缩液(50μg/ml) 。称取5mg 二苯甲酰胺荧光染料加入100ml 不含酚红和碳酸氢钠的Hanks 平衡盐溶液中,在室溫下用磁力搅拌30~40min, 使完全溶解,-20℃ 避光保存。
7. 二苯甲酰胺荧光染料工作液(0.5μg/ml) 。取1ml 上述浓缩液,加至100ml 无酚红和碳酸氢钠的Hanks 溶液中,终浓度为0.5μg/ml 。
8. 固定液,即乙酸:甲醇(1 : 3) 溶液为细胞固定液。
9. 封片液。0.1mol/L枸橼酸22.2ml, 0.2mol/L Na2HPO4·12H2O 27.8ml, 丙三醇50.0ml,以上三者混匀,调pH 至5.5 。
10.不含酚红和碳酸氢钠的Hanks 平衡盐溶液或PBS。经多种方法检测确定为支原体阴性的VERO 细胞。
(二)操作步骤
1. 无菌收集待测细胞上清:悬浮细胞离心后取上清液。
2. VERO 细胞爬片:将小爬片无菌置于小培养皿内,滴加VERO 细胞悬液(细胞浓度约3×104 个/ml) 2~3ml, 置于CO2 培养箱内培养24h 使其贴壁。
3. 制备标本。向6 孔板内滴加待检细胞上清液约1ml, 注意设立对照组(已证实的支原体阳性和阴性细胞上清液),培养48h 后( VERO 细胞汇合前)将细胞爬片从平皿中取出。
4. 漂洗—将细胞爬片置于培养皿中,用不含酚红、NaHCO3 的Hanks 溶液(或PBS) 漂洗3次。
5. 固定—用乙酸:甲醇(1 : 3) 固定液固定 10 min 。
6. 漂洗—待固定液自然风干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 次。
7. 染色—置于Hoechst 33258 工作液(0.5μg/ml) 中染色10 min 。
8. 漂洗—去离子水中漂洗3 次,每次1 ~2min 。
9. 封片,紫外激发,观察。
(三)结果判断
当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均成立时,结果有效 。
1. 阴性结果 仅见待检细胞的细胞核呈现蓝色荧光。
2. 阳性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周围或细胞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的蓝色荧光小点和丝状点。
(四)小结
1. 严格配制工作液及封片液。
2. 保证作为指示细胞的VERO 细胞没有被支原体污染。
3. 必须同时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 注意重复,以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4. 应全面观察爬片,并注意可疑阳性的荧光点是凋亡小体还是支原体污染。
5. 可适当调整荧光染料的工作浓度和染色时间,避免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如胞浆着色。
三、PCR 法
5. 琼脂糖凝胶电泳。PCR 反应结束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浓度为2%。电泳结束后,凝胶成像分析结果。6. 结果分析。该方法为检测支原体的定性方法,在电泳泳道上, Marker、阳性对照、内对照均会出现不同的电泳条带, 当被检样品泳道出现明亮条带,且位置在阳性对照和内对照条带位置之间,即可认为该样品被支原体污染 。
有时还会发现一条泳道出现多条,可能是该样品感染2 种以上支原体所致。如果泳道内条带隐约出现,则可怀疑有支原体污染,重做该样品。
(三)注意事项PCR 反应的前期操作应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注意假阳性、假阴性,有时需多次重复。
四、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支原体感染会使培养细胞慢慢枯萎,因此对培养细胞定期进行支原体检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每1至3个月就应该进行一次支原体检测。将定期支原体检测常规化坚持下去,是细胞培养实验室应对支原体感染的关键。